自備零錢,不設找贖,一直以來都是民眾乘坐公交車的傳統支付方式,但如果某一天你可以連公交卡都不帶只用手機乘車,你愿意體驗么?
很多人抱怨停車難繳費煩,如果只需要離開的時候照下手機就繳費完成,你愿意體驗么?
中午跑去麥當勞、肯德基買個漢堡,可以避開長長的隊伍自己點單,然后手機輕松一揮比網上下單還快捷,你愿意體驗么?
其實,日常生活大部分都是此類小額消費支付場景,盡管它乍看一下“微不足道”,但在金融機構眼里,這些小額支付體驗的痛點背后,卻是他們重新贏得用戶的機遇。
2015年底,在“云閃付”產品推出的同時,中國銀聯聯合各成員機構推出了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服務。
它實質是中國銀聯為持卡人提供的一種小額快速支付服務。當持卡人使用具有“閃付”功能的金融IC卡或支持“銀聯云閃付”的移動設備,在指定商戶進行一定金額 (境內300元人民幣,境外以當地限額為準)及以下的交易時,只需將卡片或移動設備靠近POS機等受理終端的“閃付”感應區,即可完成支付。支付過程中,持卡人不會被要求輸入密碼,也無需簽名。
令業界沒想到的是,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服務一經面世,便受到市場廣泛追捧。除了持卡人認可度與日俱增,各類快餐、便利店、超市、出租車等小額快速支付領域知名品牌商戶開通意愿尤其強烈。目前,已經開通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服務的商戶累計超過80萬家,月均交易筆數增長率為55.75%。
如今,銀聯信用卡持卡人、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中信、光大、華夏、招行、廣發、平安、浦發、北京等69家銀行芯片借記卡持卡人均可以享受到此項服務。
“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服務的出現,極大程度推動了移動支付產業的場景化進程。”不少支付領域業內人士指出。與此同時,這項全新的移動支付體驗大幅拉近金融機構與用戶之間的距離,解決了金融機構與客戶粘性不足的軟肋。
一頭連著用戶、一頭連著消費場景,在業內人士看來,正所謂一端是產品一端是市場,當兩者同時發力,當傳統的金融機構擰成一股繩,這背后的力量誰還能小覷?
打造移動支付生態場景化布局
“由于Fintech的崛起,這兩年的移動支付發展,越來越體現為支付的智能化與場景化。”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所謂智能化,支付介質從傳統的銀行卡片向手機甚至更多智能終端過渡。
至于場景化,則是生態圈,在消費者衣、食、住、行、玩等各個生活場景,無處不在,能夠真正做到隨時隨地隨心地支付。
從這個意義上說,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服務的出現,正是銀聯涉足移動支付智能化、場景化發展的有益嘗試。
具體而言,持卡人只需將銀聯芯片卡或“云閃付”移動設備靠近POS終端感應區,無需輸入密碼和簽名,一揮即可完成支付300元以下的消費款項,如此既能大大提升公眾支付的便利性,又能融合大量小額消費付款場景,創造全新的支付體驗。
目前,這項業務已經在國內多個城市眾多小額消費場景得到廣泛應用,比如在廣東茂名,拿著手機就能乘公交的“閃付公交”便民應用;在福建廈門,許多停車場不僅可一揮卡支付停車費,還能享受優惠;在浙江杭州,坐地鐵買票也能一揮即付......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這些消費場景單筆消費額并不高,但能大大提升客戶粘性。
“如果換個角度看待這些小額消費支付場景,它們不僅僅是資金出口,還可以轉化成新的消費入口,金融機構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對用戶的支付習慣與日常生活消費需求進行梳理,為每個用戶設計個性化的支付體驗,融合更多消費場景,為持卡人帶去更加便捷的服務。”業內人士說。
安全是支付便利的前提
支付業內有句話說的好,一切忽視安全的便捷都是耍流氓。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服務操作極度便捷——只需揮卡就能完成支付,但這背后更有強大的支付安全體系支撐。
“從銀聯開始設計小額免密免簽服務業務流程起,用卡安全、優質商戶篩選、實名制核實、交易限額、交易監控等支付保障措施就被高度重視,甚至成為這項業務能否實施的先決條件。”一位銀聯人士直言。
為了構建安全可靠的支付環境,銀聯與其成員機構可謂三管齊下。
從源頭上,所有支持小額免密免簽的商戶均經過嚴格篩選,均為管理規范的全國及各地知名品牌或連鎖商戶,包括華潤萬家、家樂福、永輝超市、大潤發、屈臣氏、麥當勞、星巴克、肯德基、必勝客等,中國銀聯還聯合包括各商業銀行在內的收單機構,建立了規范的商戶日常交易監測機制,確保用卡環境安全可靠。
在后臺風控層面,小額免密免簽交易由中國銀聯及發卡銀行對后臺進行實時風險監測,通過系統監測交易特征、識別可疑交易并立即暫停授權等防控手段,讓持卡人小額支付更加安心。
基于保障持卡人權益的考量,中國銀聯聯合商業銀行共同為小額免密免簽用戶提供專項風險保障服務。持卡人一旦發現異常雙免交易,可第一時間聯系發卡銀行申請補償;此外,如果持卡人遭遇移動設備或IC卡失竊,銀行相關部門將對持卡人掛失前72小時內被盜刷消費金額提供賠付。
這令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服務具備極高的安全性。相關數據顯示,這項服務推出一年以來,欺詐率僅為百萬分之二(0.02BP),遠低于同期境內銀行卡欺詐率平均水平(2.36BP)。
業內人士分析,只有這樣,才是支付產品甚至支付產業能夠長久的基礎。目前,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服務適用的銀聯芯片卡相比其他支付方式安全性更高,在全球范圍內,尚未發生因芯片銀行卡被復制導致偽卡欺詐的實際案例;與此同時,銀聯還在嘗試與手機等移動設備結合,不斷創新身份驗證方式,為持卡人提供更全面的交易風險防護。
移動互聯網時代,持卡人的刷卡支付體驗與安全放心度,將是支付機構業務成長的“生命線”——所有的支付產品服務創新,都必須緊貼用戶的場景化消費需求、支付安全性以及綜合服務體驗展開。
“這是相輔相成的結果。”業內專家指出,隨著銀聯一系列移動以及便捷支付產品的推出,以及免簽免密免憂的流暢服務,特別是在小額快速的高頻交易場景下,憑借便捷與安全全面勝出的交易體驗,未來的移動支付市場銀聯甚至有望成為主導。